|
渦陽縣公吉寺鎮 |
|
公吉寺鎮位于渦陽縣城西南約15公里,東接經開區,西連臨湖,南鄰楚店,北壤花溝,轄12個村,2個居委會,126個自然莊,人口6.5萬人,面積56.7平方公里,境內地勢平坦,北沿界洪新河,芡河、羅溝、東西安營溝縱貫全境,公犁路、義宋路、十臨路縱穿南北,交通便利,基礎設施配套齊全。
公吉寺,原名“宮集寺”,位于集北、橋南有一寺廟,后因年久失修而破落,歷經演變成為而今“公吉寺”,“公吉”因與“公雞”同音,故有境內沒有蚰子(蛐蛐)之說。公吉寺集是全鎮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始興于清咸豐年間,原系鹽販過往小店,百年滄桑,歷久不衰,而今發展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化集鎮。南部小集犁耙,集上曾有令人向往“一山二麓(鹿)、移(一)步百(柏)景(井)”的虛景而聞名,集東有一千年柘樹,屬省級重點文物,而今依然枝繁葉茂。
公吉寺鎮民風淳樸,百姓勤善,公吉寺人民頗具不屈不撓、大智大勇的無畏精神,清末捻軍軍師,藍旗旗主龔德樹(又名龔瞎子),就出生在龔長營村磨盤松,一生結盟結義,征戰南北,英勇無畏,為反抗清廷的腐朽統治,作出了卓越貢獻。
近年來,公吉寺人民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勵精圖治,艱苦創業,社會經濟發展迅猛,公吉寺人民正以昂揚的斗爭,拼搏的精神,闊步走向新的輝煌!
村(居)委會
|
自然莊
|
馬寨村
|
胡老家、馬寨、王莊、李莊、馬井涯、謝樓、周莊、耿莊、馬心宅子、廟莊、油坊、馬小廟
|
馬老家村
|
大孫莊、馬布口、郝橋、前馬園、后馬園、馬老家、趙莊、前馬張后馬張
|
梨耙村
|
犁耙、孟莊、崔莊、東李橋、西李橋、解莊、徐小
|
大趙村
|
林趙莊、小趙莊、張土橋、程樓、新張樓、徐竹園、常莊、宋小、三空橋
|
張樓村
|
前張樓、后張樓、東張樓、西張樓、劉寨、杜莊、鄒莊、大馬莊、鄭大、鄭小、盛小橋、王莊
|
公吉寺
|
新街、老街、小菜園、小馬莊、兩小馬、小孫莊、大張莊
|
洼池村
|
張菜園、韓莊、淮南、淮北、張席莊、狄莊
|
張寨村
|
程莊、東顯園、西衛園、王莊、田莊、張腰莊、龔老家、小龔莊、韓樓、蘇小橋、張寨、荔寨
|
龔長營村
|
龔前園、鄧莊、龔長營、龔聶松、龔小莊、齊莊、龔新莊
|
龔樓村
|
龔樓、龔瓦房、孫莊、龔方莊、龔花園、東龔鹼坑、西龔鹼坑
|
王淮村
|
王廟前、王淮后、王新莊、王草園、小莊、王溝淮、韓廟戶、郝莊、呂莊、常莊、趙橋
|
王大樓居委會
|
孫灘、東王荒、西王荒、程東、前王大樓、后王大樓、西寨、王東、東小
|
西劉村
|
劉新莊、韓前園、西劉、王小樓、袁莊、張莊、韓小橋、韓新莊、俄留
|
程大村
|
程菜園、五里程、郭莊、李莊、程大莊、于莊、廟西、程西
|
注:本鎮資料如有增加、更改、刪減,請把資料發到電子郵箱:zgbzxxw@163.com
|
|